農夫山泉—一名記者以內容行銷成為華人首富的故事
- CH Thomas
- 2022年2月24日
- 讀畢需時 3 分鐘

農夫山泉2020港股上市,今年2月成為藍籌股,根據2021年10月27日發布的《2021胡潤百富榜》,農夫山泉創辦人鐘睒睒位居第一位,總財富為3900億元人民幣,成為中國首富。成為首富的道路總是困難,而鐘睒睒以其營銷的才能讓任務變得簡單:
l 記者出身的創辦人鐘睒睒
鐘睒睒是浙江廣播電視大學(現浙江開放大學)第一批學生,修讀漢語言文學專業。後來跟隨父母回城後到《江南》雜誌社工作,及後再轉到《浙江日報》農村部當了一名記者;1985年1月鐘睒睒取得了人生第一個重大成就:他的一篇名為《洪孟學為啥出走》的採訪報導火遍了全國,成為了風雲記者。

l 棄文從商,到海南創業
在浙報5年,他通過不斷採訪猛人,開闊了視野,也積累了人脈。 1988年,全國人大通過了國務院關於設立海南經濟特區的議案,大量的資金和優惠的政策迅速向這個海島傾斜,鐘睒睒每天看著浙報上刊登的海南熱火朝天建設的新聞,自己也激動得熱血澎湃。終於,他坐不住了,他便和之前浙報認識的朋友去海南合夥辦了一個蘑菇廠。

l 多次創業失敗的經歷
他把所有的積蓄都投入進去做蘑菇種植基地,但是他種的蘑菇根本就不適應海南的氣候,種來種去都不成功,最後只好關閉。當時他欠債沉重,連種蘑菇農的工資也差點付不起;蘑菇種失敗後,鐘睒睒改賣窗簾;那時是海南的基建熱潮期,窗簾生意很好做,慢慢地有了一點眉目。好不容易賺了幾萬元,鐘睒睒又再次投身他喜愛的養殖業養蝦,結果不久又嚴重虧蝕
l 轉捩點
雖然生意再次失敗,不過他在海南建立了不錯的人脈關係,更拿下了娃哈哈兒童營養液在海南和廣西兩省的代理權。當時娃哈哈紅遍全國,「喝了娃哈哈,吃飯就是香」和「媽媽我要喝」的廣告,每個小孩都耳熟能詳,鐘睒睒很快就大賺了一筆。此時他已經有了足夠的資本,也有了經商的經驗,缺的只是一個市場機會。很快,他就找到了這個機會:保健品市場。

l 進入暴利的保健品市場
1993年,鐘睒睒成立了「養生堂」進入保健品行業,而保健品的成功與失敗主要決定因素就是營銷。養生堂做出了一款名叫「龜鱉丸」的產品,就是把龜鱉用極低溫速凍的方式碎成粉,再做成膠囊。這個產品本身沒有太大的技術含量,只是迎合了華人的甲魚大補湯傳統概念,再推出市場賣。


l 營銷天分初現
鐘睒睒的營銷天分從這裡開始展現。
他打出“早晚兩粒龜鱉丸,好過天天吃甲魚”“養育之恩,無以回報”的系列廣告,成為很多人揮之不去的熒屏記憶。


此外,他還精心設計了「尋找十大類千名病友」、「百名抗病勇士」和「百名特困病友尋訪」、「100%野生龜鱉海南尋真」等一系列事件營銷,再加上當時馬家軍正在大力推廣“中華鱉精”,使得“龜鱉養生”這個概念大火特火,所以養生堂龜鱉丸很快就做起來了。
l 擴展版圖
當時僅浙江一省的,一個月都可以賣到2000多萬的龜鱉丸,於是鐘睒睒決定擴展業務版圖; 1996年,他成立了「新安江養生堂飲用水公司」,拿下了千島湖水的獨家開發權,開始了賣水生涯。

l 掌握市場定位
當時在中國飲用水市場上,最暢銷的水是純淨水(蒸餾水),如「27層淨化」的樂百氏、「我的眼裡只有你」的娃哈哈,都佔據了一定的市場;
鐘睒睒剛開始也做純淨水,後來利用千島湖的優勢推出主打產品:天然水(礦泉水),並創造了一個傳遍全中國的名字:農夫山泉


l 農夫山泉的內容營銷
1997年和1999年,鐘睒睒先後推出了兩條可以位居中國廣告史上最經典之列的廣告語:「農夫山泉有點甜」、「我們不生產水,我們只是大自然的搬運工」,以簡單形象的方式既勾起人們對天然水的渴望,道出產品特質。幾年後,鐘睒睒再發攻勢,造出「天然水比礦泉水好」和「弱鹼性水比弱酸性水好」兩場大戰,前者讓礦泉水康師傅的生意一落千丈,後者也讓怡寶深受打擊。


在2000年結束時,農夫山泉的市場佔有率已經達到了19.63%,成為中國瓶裝飲用水的第一品牌,年收入超過240億元人民幣、毛利逾60%
Comments